近年来,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以稳粮保供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党员干部在基地建设、科研攻关、试验示范上,强作风、作表率、争佳绩,不断推动我区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一是整合项目,集中优势打造示范样板。打破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以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我区优势粮食作物为主,整合绿色高质高效、化肥减量增效、农业防灾救灾和粮食作物新技术推广等国家、自治区重点项目,集中粮油、土肥、植保、农药、检疫等资金,凝聚各专业力量,集成各学科优势,全力打造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在全区创建10个千亩稳粮保供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综合示范区,开展试验100余项、示范68项、展示83项,累计示范面积达到1.98万亩,辐射带动13.94万亩。
二是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粮食产能效益。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引导,注重示范推广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生产技术,推动全区粮食高质高效发展。全区稳粮保供综合示范区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较大田生产增产1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16%,利用率达到41%;农药用量减少21.9%,利用率达到41.5%;统防统治覆盖率、农用残膜回收率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均达到100%。
三是集成示范,有效发挥技术叠加红利。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要求,加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引进筛选优质高产品种,集成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主推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水稻精量穴播、马铃薯起垄覆膜覆土抗旱、谷子波浪式覆膜穴播等技术模式,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21年,永宁县小麦稳粮保供示范区现场实测平均亩产710.5公斤,创宁夏春小麦单产历史最高纪录;红寺堡区玉米稳粮保供示范区现场实测平均亩产1186公斤,创当年宁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海原县海城镇武塬村小杂粮基地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四是创新机制,推进多领域协同发展。以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创新“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机构+科研机构+农户”模式,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市场、品牌及规模经营优势。深化农科教、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合作,联合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控等技术科研攻关,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在农药、肥料监督管理方面加强农企合作,促进产销衔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五是做好服务,切实发挥科技助农作用。深入开展“三百三千”农业科技行动,组织5个专家服务组深入基层,紧抓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46项,召开工作落实推进会6次,确保各项工作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宣传引导,利用新闻媒介、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切实发挥示范区典型引领、宣传培训和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