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梧县沙头镇大寨村,种植大户戴子青将承包的46亩原种植草皮的水田、210亩原种植黑木耳的撂荒地,全部改良种植了水稻;梨埠镇沙地村清退85亩砂糖橘种植区种上了水稻……今年以来,苍梧县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苍梧县始终坚持把耕地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创新激励、生态整治与严格监管,谋划补充耕地储备项目,科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进一步优化耕地结构、提升耕地质量。”苍梧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苍梧县依托“田长制”的动态巡查,针对“非农化”“非粮化”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早巡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制止、早整改”机制,织密耕地保护监管网络;积极探索农业产业、重点项目与“田长制”实时联动,通过分析油料作物、蔬菜种植及“粮食+N”模式收益,以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和党员示范等为引领,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同时,该县坚持农地农用、粮地粮用,不断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种粮大户奖励、种粮补贴等政策,对抛荒山田复垦种粮、“非粮化”耕地还粮给予奖励。目前,该县已治理“非粮化”问题耕地850亩。
在撂荒田治理方面,苍梧县对各镇撂荒耕地开展“拉网式”实地核查,建立“一户一档”整治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创新推行“农户+村集体+公司”模式,推广“水稻+旱作”轮作技术,配套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同时,通过完善片区内灌排设施与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做好农田养分调控,着力“守粮田”“促增长”“保增收”。目前,该县已治理撂荒田760亩。
上一篇:龙胜 靠前监督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下一篇:从“种菜”到“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