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农业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农业资讯> 正文

三江:云间采得茗茶韵 舌尖品出侗乡情

日期:2025-10-27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寒露时节,秋深露重,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山茶园云雾缭绕,侗乡茶农身挎竹篓,在层层茶垄间采收今年最后一季秋茶。指尖翻飞处,茶香四溢,映着远山如黛,勾勒出动人的秋收画卷。

  

  

  如今,“到三江采茶”已成为领略侗乡风情的独特方式。这片凝聚天地精华的绿叶,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且从“四感”中细细探寻。

  提升“体验感”,采茶化作诗意旅

  三江地处国际公认的“黄金产茶区”,无论亲临茶山还是云端参与,采茶制茶都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在布央茶山,茶农手把手教游客如何“一芽一叶”地采摘;在程阳八寨,侗家茶娘将茶叶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的传统工艺娓娓道来。网友们透过直播镜头观看茶叶在锅中翻飞,游客则坐在侗家木楼里品尝刚炒制的新茶。这一份份独特的茶文化体验,沉淀为有回甘的情感记忆,让茶产业贯通农文旅,连接起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

  

  

  增强“氛围感”,茶韵飘香引客来

  侗家木楼里,火塘上的茶壶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刚打好的油茶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茶园深处,“茶向导”正向游客讲解不同茶叶的制法,“绿茶要杀青,红茶需发酵”,茶山间飘荡着制茶知识的交流。风雨桥上,婄更的采茶歌令人流连忘返;鼓楼坪前,丰盛的百家宴令人宾至如归。此所谓“美了舌尖、暖着心间”。特产吸引流量,氛围培育“留量”。用特色茶香“烹调”侗乡空间,使其成为“心灵归所”,就能在“把新客变老友”中,实现美美与共的价值链跃升。

  

  

  保持“新鲜感”,产业焕发新生机

  产业在不断创新中永葆青春。三江尝试推行“茶园认养”模式,远方茶友通过小程序远程认领茶园,不仅能实时查看茶叶长势,还能亲自来体验采摘,这是消费的新鲜感。茶叶直播间里,三江茶产品都有可追溯的二维码,通过便捷的物流,清晨采摘的茶芽48小时内就能送达北上广深的茶桌,这是味蕾的新鲜感。侗乡开发出茶叶文创产品,茶饼上的侗族文化元素图案栩栩如生,茶歌茶舞等视频蕴含其中,这是玩法的新鲜感。以创新泉水浇灌,茶产业就能不断焕发新活力、释放新魅力。

  

  

  把握“分寸感”,永续发展守初心

  高山云雾出好茶,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让这份馈赠可持续,需在开发利用中把握分寸。三江推行生态茶园建设,科学种植确保茶质始终如一;茶农自发组建护茶队,当起“护茶员”,防止过度开发;“采养结合”被写进村规民约,成为茶农的共识……正如一位老茶农所说:“要懂茶性子,才能年年出好茶。”心中有敬畏、行为有分寸,走稳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木,茶产业才能得到绿水青山的持续滋养。

  

  

  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上,在侗家木楼的炊烟里,在连接山野的屏幕中,小小茶叶诉说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故事、产业转型升级的故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谋发展不必模仿他人,捧出家珍,潜心培育,就能走出一条别有滋味的路。对本土资源深度挖掘、创造性转化,让生态茶山接受科技浇灌、文化浸润,三江茶产业必将走上规模高效、生态多元、健康持续的康庄大道。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lz/t260563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业参考网 nyck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