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的百香果种植户喜迎丰收,笑容满面。王道梅 摄
(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唐俊杰 王道梅)眼下,正是百香果成熟的季节。在灵川县各处的百香果种植基地,黄绿色的果实如灯笼般缀满藤蔓,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果香。在果农们的忙碌中,一个个金黄色的百香果,成为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近日,记者来到灵川县九屋镇祠堂村委蒋家村的一处百香果种植基地。青翠欲滴的藤蔓之下,一个个饱满椭圆的百香果垂坠其间,果皮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温润的黄绿光泽。种植户们穿梭于果园中,将七八分熟的百香果摘下,随后第一时间将一筐筐新鲜的果实运往集散点打包装箱。接着,这些香甜的果实,将被运往全国各地。为了方便保鲜,黄金百香果刚采摘下来时大多是黄绿色,存放一两天后就会变成金黄色。待果实送达,消费者便能第一时间吃上口感最佳的黄金百香果。
黄代弟一家今年种有5亩黄金百香果,现已进入第三批采果期。她告诉记者,家里的百香果基本上靠微信朋友圈销售,客户以广西为主,也包括广东、上海等外地的顾客。“我家的百香果,陆陆续续可以采收到国庆节前后,5亩地预估能有5万元的纯收入。”黄代弟面带喜悦地说。
祠堂村是灵川县较早推广种植百香果的地方,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种植管理,当地所种植的黄金百香果品质优良、口感清甜,颇受市场青睐,目前规模已经达到400亩。“近年来,我们主打种植黄金百香果,通过‘合作社+村民’的模式,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共同种植、共同致富。”灵川县九屋镇祠堂村党支部书记石树文说。
据了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推广,如今九屋镇共种植百香果800余亩,分布于该镇祠堂、石洞、西岭、东源等多个村委。种植过程中,村民坚持使用有机肥料,杜绝化学激素和催熟剂,并通过人工除草、物理防虫等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果实自然成熟。同时,当地政府联合农业部门定期组织农技人员和当地种植带头人深入田间,指导果农开展修剪、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工作,力争每一个百香果都达到优质标准。好品质换来好收成,近年来,该镇果农种植黄金百香果,亩产纯利润达1万元左右,真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在灵川县兰田瑶族乡的黄金百香果临时收购点,忙碌景象已成为一种常态。每天上午,果农们陆陆续续开着农用车载着新鲜采摘的百香果而来。经过卸货、选果、称重、装箱等几道工序,果农当场与收购商完成交易流程。果农刘勤美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村民们卖果,她和家人在自己家设置了临时收购点,将散户种植的黄金百香果统一选果装箱后,统一销售给收购商。“我们一天可以收五六千斤果子,收购商一般三五天来拉一次货,买卖都便捷。”刘勤美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灵川县充分依托生态优势,因地制宜选取优势品种,精进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县种植百香果共2700余亩,年产量3800余吨,总产值近4000万元。接下来,该县将围绕“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推动百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探索“采摘+休闲”农旅融合模式,让百香果产业成为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