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农业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热点事件> 正文

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西藏农业现代化掠影

日期:2023-03-24 作者:佚名 来源: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新华社拉萨3月17日电题: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西藏农业现代化掠影

  新华社记者格桑边觉、刘洲鹏

  16日,西藏多地举行传统的春耕仪式,开犁播种。清晨,56岁的扎西次仁早早来到一处宽阔的农田上,同村民一起参与一年一度的春耕仪式。

  记者在林周县强嘎村看到,33台农用拖拉机面向东方,停放在连片的农田上,侧面停放着由村农机合作社的数台大型耕种机和收割机。“过去耕地都是用‘二牛抬杠’,但是大家现在都用拖拉机了。”站在田埂上,扎西次仁感慨道。

  西藏地区使用“二牛抬杠”犁耕法的历史悠久。据《西藏王统记》记载:上丁二王时(约公元前2世纪),古代藏族人民已“制犁与轭,合二牛轭,垦平原以为田”。作为藏族人民因地制宜采取的犁耕方式,在西藏也有2000多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西藏仍使用木犁,铁制农具尚未普及。

  “旧西藏农业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生产工具总量也不足。”今年97岁的次仁拉姆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时,包括她在内的11户朗生(农奴的一种),生产工具只有2个旧犁铧、3个旧木犁架和3头耕牛。他们自发组织了“朗生互助组”,弥补了生产工具的不足。

  民主改革后,国家无偿向西藏农牧民发放数以百万计的铁制农具,自此铁犁开始代替传统的木犁。在实现铁犁牛耕的重大突破后,西藏又推广各种农业机械。上世纪70年代,拖拉机第一次进入西藏乡村,藏族人民以迎接新娘的隆重仪式迎接“铁牛”。

  “现在,开手扶拖拉机是一个农民的基本技能。”69岁的普布多吉曾是西藏山南乃东区格拉村第一位手扶拖拉机手,他至今对此引以为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后,他家先后三次更新拖拉机。

  据了解,自2005年国家在西藏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来,中央及自治区财政投入补贴资金24.53亿元,补贴农机具产品,补贴标准达市场销售均价的30%左右。

  

  3月16日,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强嘎村的春耕仪式。新华社记者张汝锋 摄

  如今,在西藏农村,拥有拖拉机不再是稀罕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底,西藏农机总动力达731.1万千瓦,农机装备拥有量达54.56万台套,其中拖拉机达28.7万台。

  同时,从2012年开始,西藏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至今累计建成396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近八成,并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方便机械耕作。

  “从‘二牛抬杠’到‘铁牛’满地,这是一场革命。西藏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将大量的劳力从地里解放出来,投入到第三产业或是劳务输出,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张海波说。

  【责任编辑:刘阳 】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sn/202303/t20230319_3466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业参考网 nyck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