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针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涵,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与路径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2)》共包括1个主报告和4大类18个分报告。主报告发布了对2035年和2050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情况预测,提出了衡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3大方面8个类别的12个相关指标。
据报告预测,203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2801元,2050年又将进一步增至102576元;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35年城乡收入比降至1.8,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1.2,而城乡消费差距将在2035年下降至1.3,2050年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2035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均等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最低生活保障在城乡之间无明显差距,205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均质化,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在城乡之间无明显差距。
主报告认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富裕状况取得明显进展。但是按照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国际标准,中国农村居民的富裕程度并不高,共享共富程度更不高,数量较大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
主报告建议,为确保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两阶段战略目标,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做大“蛋糕”并分好“蛋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并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具体路径包括:一是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激发农村消费潜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三是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均质化;四是健全就业帮扶和社会救助兜底体系,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共享发展;五是提高社会流动性,推动更多农村居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六是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区域帮扶机制,缩小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据悉,该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编撰的年度研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今年出版的是第7本。会议还举行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