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包”压责任,全员动起来。领导包团,统筹有力。组建“千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家战春耕”科技服务团,下设9个分团,分别由一名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担任分团长,市农科院、农技站、农机站等单位科技人员为分团成员,负责一个县(市、区)春耕指导。专家包片,推进有序。组织市级农技专家50名,深入到春耕生产任务较重的乡镇,具体负责指导种植规划、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人员包村,指导有方。组织县、乡镇农业科技员2000余名,逐一蹲点指导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春耕重点任务的村,制定针对性强的指导方案,明确指导措施。
(2)“三变”强服务,作风实起来。被动服务变主动问需。公开村农技指导员电话号码,做到家喻户晓。发放《春耕生产调查问卷》5000余份,召开院坝会1000余场次,直接走访农民群众10000余人,收集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问题建议200余个。办公室指挥变田地间指导。明确“农技人员工作场所在田地”的原则,要求每名农技人员全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不少于15次,驻村蹲点时间不得少于工作时间的50%,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等方面,加大基层一线指导业绩的权重。随机过问变全程参与。农技人员全程参与所在村春耕工作计划的制定,对种植模式、技术路线、病虫防治等环节进行把关。
(3)“三加”提质效,实绩显起来。送政策+送技术。通过召开院坝会、发放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的惠农政策。组织农技、植保、农机专家,编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简明读本》5万余册,采取图片和文字结合,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点位示范+全域推进。全市规划创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亩高产攻关点50个、1000亩展示片25个、万亩示范区5个。要求每名农技人员至少要抓10亩以上大豆高产攻关田,市级派驻农技人员要联系1个高产攻关点,确保全市58.8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全面完成。物资储备+质量保障。储备两杂种子5270吨、化肥16.5万吨、农药1000余吨、农膜1800余吨,农户和大户自备种子95万公斤,切实确保春耕物资储备充足。种子、农膜到户率已达60%以上,肥料到户率30%以上。组建工作专班,抽派专人对接、驻点种子企业,对种子质量全程监管,组织工作力量,对全市种子门市进行县(市、区)间交叉检查,确保入地种子合格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