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油菜、西红柿……礼贤镇的蔬果棚里,各种农产品向阳生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瓜果蔬菜所需的肥料都来自镇域厨余垃圾桶。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逐步覆盖全镇,礼贤镇实现了72小时厨余垃圾变肥料的华丽转变,实现了厨余垃圾处置利用的最优化。
礼贤镇地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但村庄分布分散,收集、处理垃圾存在一定的难度。礼贤镇生活垃圾处理中心(西区)正式启动后,镇内按村庄为单位,将各村统一收集的厨余垃圾送到这里,利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高速发酵转化成有机肥,实现居民厨余垃圾集中就地资源化处理。
通过二次分拣、收集上料、粉碎、高温发酸,工作人员将分拣后符合标准的垃圾投放到设备中,经过24小时至72小时的高温发酵后,便能收获生物有机肥。针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建设了严格的处置排放系统。废气经过过滤水塔、活性炭装置、光解净化装置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废水将被输送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隔离沉淀和油水分离,随后直接接入污水处理厂。
“这种肥料可以说是以后咱们农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使用这个肥料生产的蔬菜,可以达到有机、环保、绿色的效果。”礼贤镇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相关负责人郭松说,礼贤镇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共有四个菌肥处理仓,每日可处理厨余垃圾10吨。
据悉,经过处理的生物有机肥已通过三轮肥料实验,礼贤镇定期派技术员去田间取土,对肥料的养分含量及利用率进行全面检测。蔬菜种植户张大爷说:“这个肥料我用了很长时间了,真得挺好的。我这个韭菜长势、颜色都挺不错的。”
目前,礼贤镇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已形成循环链。礼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礼贤镇将继续紧抓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中转、处置环节,以“建体系、整区域、提能力、重实效”为路径,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