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农业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农业项目> 正文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化肥减量行动技术指导意见》和《“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农药减量行动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日期:2021-03-03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各有关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精神,突出抓好辽河、饮马河、查干湖“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进辽河、饮马河、查干湖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制定了《“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化肥减量行动技术指导意见》和《“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农药减量行动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市县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工作。     附件:1.“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化肥减量行动技术指导意见      2.“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农药减量行动技术指导意见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0年4月1日   附件1  “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化肥减量行动  技术指导意见  深入推进辽河、饮马河和查干湖(简称“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开展,加强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目标,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坚决打好“两河一湖”污染治理攻坚战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两河一湖”流域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技术指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维护“两河一湖”流域内农业生产安全,推进“两河一湖”流域内生态文明建设。  二、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两河一湖”流域内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落实到位,“两河一湖”流域内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为中心,全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确保实现“两河一湖”流域内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目标。  一是努力将复杂的技术理论简单化,简化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内容,用通俗易懂语言,让群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入村入户,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培训项目相结合,提升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水平,提高施肥效率,减少化肥施用量。  三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关键农时季节,组建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学施肥、水肥管理等减肥增效技术指导服务。  四是建立减肥增效示范展示区,在示范区内集中展示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技术,引导农民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五是推进减肥增效信息化服务,依托“12316”、“12582”、手机APP“土肥管家”等信息平台,发挥手机信息化服务在科学施肥、减肥增效上的作用,推动科学施肥信息化,提升技术入户率。  三、技术路径  根据“两河一湖”流域内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按照“精、调、改、替”的技术路径,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做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支撑和保障。  1.推进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2.调整施肥结构。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3.改进施肥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4.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资源替代部分化肥,既实现了有机养分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又达到了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的目的。  四、玉米和水稻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一)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缓控释肥料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适宜“两河一湖”流域内平原区。底肥用缓控释氮肥替代普通氮肥,减少施用氮肥10%,提高氮肥利用率;二是秸秆覆盖条带还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适宜查干湖周边、辽河流域以及饮马河流域的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永吉等县(市)。秋季秸秆全量条带还田,苗带深松,逐年减少化肥施用量,起到培肥和保墒效果,减施化肥5%左右;三是秸秆粉碎还田磷钾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适宜东辽、伊通辽河流域及九台、双阳、永吉、磐石饮马河流域等地区。秸秆粉碎后实施旋耕还田或翻压还田,减施磷钾肥10%左右;四是增施有机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适宜“两河一湖”流域内所有县(市、区)。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66.7公斤或发酵腐熟优质农家肥1立方米以上,减少化肥用量10%左右。  (二)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一是氮肥后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适宜“两河一湖”流域内县(市、区)。减少水稻基肥中氮肥比重,增加水稻穗肥所占氮肥比重。通过氮肥后移,氮肥总量减少10%以上,即基肥减少氮肥20%,返青、分蘖肥减少50%,穗肥增加20%,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二是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适宜具有水稻秸秆还田经验的县(市、区)。秋季收获后,将水稻秸秆翻耙还田,磷钾肥用量减少10%;三是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适宜钵体育苗区。水稻钵体育苗可以减少基肥氮肥用量50%,氮肥后移60%以上,氮肥总量减少10%以上。钵苗机械化插秧,减施返青肥和分蘖肥50%,节省氮肥10%以上。  (三)玉米减肥技术要点  1.施肥原则: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基肥、口(种)肥、追肥配合施用;(2)氮肥分次施用,适当降低基肥比例,磷肥集中施用,有条件的地方钾肥可分基肥、追肥两次施用;(3)在高产地块和缺锌土壤上注意配施锌肥;(4)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5)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应;(6)深松、深翻,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议: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和农业生产实际,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施肥提出分类指导建议。  (1)玉米公顷产量水平7500公斤以下,施用纯氮(N)150~175公斤,纯磷(P2O5)60~70公斤,纯钾(K2O)50~70公斤。  (2)玉米公顷产量水平7500~10000公斤之间,施用纯氮(N)175~200公斤,纯磷(P2O5)70~80公斤,纯钾(K2O)60~80公斤。  (3)玉米公顷产量水平10000公斤以上,施用纯氮(N)200~240公斤,纯磷(P2O5)80~90公斤,纯钾(K2O)70~90公斤。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四)水稻减肥技术要点  1.施肥原则:(1)控制氮肥总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依据实际情况提倡氮肥后移,适当减少分蘖肥,提高穗、粒肥的施用比例。(2)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及硅肥。(3)提倡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不足或无法实施秸秆还田地块,适当增施钾肥。(4)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2.施肥建议:根据不同区域水稻产量水平,提出以下施肥指导建议。  (1)水稻公顷产量7500~9000公斤的条件下,施用纯氮(N)控制在120~140公斤、纯磷(P2O5)50~60公斤、纯钾(K2O)60~75公斤范围内。  (2)水稻公顷产量9000公斤以上的条件下,施用纯氮(N)控制在140~160公斤、纯磷(P2O5)60~75公斤、纯钾(K2O)70~90公斤范围内。  (3)氮肥的35~40%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25~30%作为穗肥,5~10%作为粒肥;磷肥全部作为基肥;钾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在缺锌、缺硅、缺硼地块,每公顷分别施锌肥、硅肥、硼肥15公斤。  附件2  “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农药减量行动  技术指导意见  为深入推进辽河、饮马河、查干湖(简称“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流域内农药减量行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坚决打好“两河一湖”污染治理攻坚战总体要求,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为依据,以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为支撑,加强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指导,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施药意识和技能,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促进“两河一湖”农业绿色发展。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两河一湖”重点流域农药减量行动是全省农药减量行动的重中之重,要举全流域之力积极推动。流域内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源头治理、督促推动机制,确保各项农药减量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监测预警,推广先进技术。“两河一湖”干、支流等重点流域内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治早治小。因地制宜实施生物防控、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等措施,减少化学防控,率先推进高效精量喷头(体)更换工作,深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示范引领农民采用先进施药器械、施药技术。  (三)加强指导培训,提高用药水平。以农药减量控害为目标,紧盯“控、替、精、统”这条主线,组装集成“一转一精一提”。“一转”, 防治效果向高效安全转变;“一精”, 防治方法向精准用药转变;“一提”, 提高科学用药技术水平。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成立“农药减量行动技术指导组”,开展线上线下,网对网、面对面,直播在课堂、学校在田间、服务在村头灵活多样的技术指导、培训,提高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入户率,消除技术指导空白区,让农民群众提高科学用药意识,掌握农药减量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从过去“有草则灭、见虫打药、见病喷药”向“配方选药、对田对症、适时适量”转变,实现减量控害目标。  三、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一)玉米病虫草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1.除草剂减量技术  (1)更换高效精准喷头(体)。我省农药使用的主要种类是除草剂,降低除草剂使用量是减少农药使用量的重要举措。2020年在“两河一湖”重要流域,从提高植保机械施药技术入手,将农民常规喷杆喷雾机(打药车)普通喷头更换为高效精准喷头(体),是农药减量行动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更换喷头后可显著改善喷杆喷雾机(打药车)喷头防滴性能、喷量性能,可节省农药10%,节省用水量30%以上,雾化效果、喷雾均匀度、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2)改进施药方式。推广一次除草用药技术。改莠去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苗后茎叶处理,并根据田间草相与其他除草剂如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或苯唑草酮混用,莠去津其使用量控制在土壤处理推荐剂量50%以下,施药时间为杂草2~3叶期。或选用高效低风险低用量苗后除草剂如26%噻酮·异噁唑悬浮剂制剂用药量0.45L/ha或30%苯唑草酮悬浮剂制剂用药量0.075 L /ha。  (3)添加功能助剂。加入喷液量0.25%~0.5%的桶混助剂,可降低除草剂使用量10%以上。  2.绿色防控技术  (1)性诱防控技术。昆虫性信息素只针对目标昆虫,专一性强,要根据不同害虫选择不同的诱芯,诱芯内性诱剂易挥发物,必须存放在-5℃~-15℃冰箱中。玉米螟性诱剂选择长持效期设置时间为玉米螟越冬代蛾始见期至末蛾期结束(历年发生情况 5月下旬为宜),设置密度每亩设置1个诱捕器,均匀放置,设置高度玉米螟诱捕器底端距地面高度1.5米,玉米整个生长期不需更换诱芯。有玉米秸秆垛或玉米棒集中堆积的地方,可以采取围屯挂放诱捕器的方法,诱捕器之间距离25米左右。棉铃虫、粘虫等迁飞性害虫,根据发生规律确定设置时间,设置高度诱捕器底端距地面高度1 米。  (2)食诱防控技术。人工条带撒施法: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将食诱剂均匀滴洒到玉米中上部叶片,每亩1~2个条带,每条带长度10~15米,药液量100ml/亩。诱捕器诱杀法:选择圆形诱捕器,每亩1~3套,每个诱捕器加入药液30毫升,诱捕器高出作物顶端20~30cm。植保无人机喷施法:集中连片地块可采用专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施药量与人工条带撒施相同。  (3)生物防控技术。应用植保无人机天敌投放器投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投放赤眼蜂21000头,分二点投放每点投放3500头,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投放。  (4)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则,适期用药、适量用药、交替用药、合理用药。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田间标准化精准施药。  3.统防统治技术  对玉米重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优先选择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利用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自走式、牵引式、悬挂式喷杆喷雾机作业要求:根据不同靶标对象选择不同功能喷头,喷施除草剂喷头距地面高度0.5米,风速低于2m/s;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喷头距作物高度0.3米,风速低于4m/s,以6~8公里/每小时匀速行进。作业气温应低于30℃,雨天、大雾或露水多时不应施药。直升机飞防作业要求:飞行高度距玉米冠层5~7m,飞行速度90~140km/h,每亩喷液量根据靶标对象不同调整药液量1L及以上。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要求:飞行高度根据喷头配置确定,距玉米冠层1.5~2.8m,飞行速度4~6m/s,每亩喷液量根据靶标对象不同调整药液量1L及以上。降雨或温度超27℃、风力超3m/s时应停止作业。飞防作业时必须按施药液量的0.5%~1%添加飞防专用助剂。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要点  1.绿色防控技术  (1)性诱防控。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5天左右,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按照外密内疏方式排列,上风口和靠近村屯田块可加密安放,平均每亩放置1个。水稻生长前期诱捕器底端距地面高度50cm,随水稻植株生长进行调整,拔节期后诱捕器底端低于水稻植株冠层顶端10~20cm为宜。  (2)释放生物天敌。6月初,在水稻二化螟越冬代蛾羽化高峰期释放混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植保无人机天敌投放器投放,每亩投放赤眼蜂18000头,三点投放每点投放2000头,每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投放。人工投放,每亩投放赤眼蜂3.6万头,间隔5~7天释放一次,共释放3次,每次释放3个放蜂器,平均分布于田中。  (3)生态防控。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和杂草等发生为害。稻蟹共育: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蟹400~500只(规格为100~120只/公斤),9月份收获。稻鱼共育: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4公斤鱼苗,8月末收获。  2.统防统治  对水稻重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优先选择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特别注意农药对敏感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利用高效植保机械如直升机、植保无人机、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高效植保机械作业技术参数与玉米相同。  (三)大豆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1.性诱防控技术  防治大豆食心虫性诱剂放置时间在越冬代羽化前放置,选择长持效期大豆食心虫诱芯和新型飞蛾诱捕器,每亩放置1个,诱捕器底端距地面0.8~1.0米或略微低于大豆冠层10厘米左右,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大面积应用效果更佳。  2.生物防控技术  应用植保无人机天敌投放蜂器在大豆食心虫产卵盛期投放螟黄赤眼蜂,每亩2~3万头,每隔5 天投放一次,共投放3次。用白僵菌粉加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防控食心虫幼虫,采用物理防控技术如灯诱、食诱诱杀成虫。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有效控制大豆蚜虫。  3.科学合理用药技术  根据大豆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施药技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对于鲜食大豆,要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  4.统防统治技术  对大豆食心虫等重大病虫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利用高效植保机械如直升机、植保无人机、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风送式远程喷雾机开展统防统治。喷杆喷雾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要求与玉米、水稻相同。  (四)设施蔬菜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1.生态调控技术  清洁棚室,前茬作物采收后及时拉秧清棚,彻底清除残枝、落叶、裸根等。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可采用生物熏蒸,高温闷棚室7~15天,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棚室内增置地膜、滴灌、天窗等通风排湿设施,降低棚室湿度。高温季节棚室覆盖遮阳网,降低棚室内温度。健康栽培,在无病区建立无病留种地,温汤浸种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55℃浸种10分钟,冷却后播种。定植时选择未携带病虫的健壮种苗,合理密植。  2.释放天敌防控技术  (1)防治粉虱、螨类害虫。可释放丽蚜小蜂、小花蝽、黄瓜新小绥螨,定植7~15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小花蝽300~4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黄瓜新小绥螨5000~10000头/亩,间隔25~30天后,20000~30000头/亩第二次释放。  (2)防治蚜虫、瓢虫、草蛉、蚜茧蜂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瓢虫(卵)1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草蛉(茧)300~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蚜茧蜂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3.理化诱控技术  诱控技术:利用黄板、篮板等色板诱杀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等害虫;利用灯光诱杀夜蛾类害虫;利用食诱剂诱杀害虫成虫等。防虫网阻隔技术:在棚室缓冲间,入口及上、下通风口安装60目防虫网,阻断害虫侵入。  4.科学用药技术  优先选择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绿色生产资料认证产品,对于鲜食蔬菜病虫害防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推广二次稀释法配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提高施药技术,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ysc/202004/t20200428_7187429.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业参考网 nyck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