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气象局12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观测站网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全国气象监测能力稳步提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年来,全国新增组网运行新一代天气雷达36部,正式业务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总数达216个。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观测频次提高4倍到8倍,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优化至秒级,数据传输频次与效率大幅提高。完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基本形成,集约高效的实况业务体系基本建立,无缝隙气象预报业务体系趋于成熟,天气预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43个城市。
截至2020年10月,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9%,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减小到65公里,稳居国际先进行列; PM2.5、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时效提高到15天;对拉尼娜、厄尔尼诺等气候事件的预测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国GRAPES全球模式分辨率达25公里,区域模式分辨率达3公里;全球气候模式分辨率达到45公里,研发的区域气候模式分辨率达到30公里。智能网格预报正式业务运行,30天内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5公里,24小时预报时间分辨率精细到1小时,中国成为实现数字化网格预报的少数国家。
此外,“十三五”期间,风云四号A星、风云三号D星、风云二号H星先后加入风云气象卫星“大家族”,形成“多星在轨、组网观测、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气象卫星监测“天网”,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为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个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上一篇:冬奥馆:巧用节能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