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是全球百种最具危险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国家农林植物检疫对象。它不但危害农林植物、损坏农田等设施,当受到外部干扰时还会攻击周围人畜。近年来 ,红火蚁呈较快扩散蔓延趋势,人民群众在田间生产劳动和室外活动中被红火蚁叮蜇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民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必须高度重视,科学采取防控措施。
一、红火蚁的特征与危害
红火蚁形似普通蚂蚁,但蚁身前部为红棕色,后部为棕黑色,大小约2m~6mm。蚁巢在地面上有明显的土丘状隆起,内部呈蜂窝状结构。在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从蚁巢中迅速涌出,攻击周围人畜。首先用上颚咬住皮肤,然后用腹部的螯针进行连续蜇刺,并将毒液注入体内。人体被蜇后会引起灼伤般的剧痛,随后出现搔痒、起疱症状,部分过敏人群会有脸部燥红肿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头晕症状,重则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红火蚁
红火蚁蚁巢
二、红火蚁的发生现状
据县植保站调查,目前我县各镇都有红火蚁发生,并呈较快扩散蔓延趋势。发生场所包括农田、果园、桑园、蔗地、菜地、玉米地、林地、撂荒地、公路铁路沿线、沟渠堤坝、苗圃花坛、公园广场、街道绿化带、房前屋后等。
三、防控工作意见
1.加强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对红火蚁的防治积极性,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2.加强培训指导和示范,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红火蚁,掌握红火蚁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同时加强群众自身防范意识。
3.加大投入和支持,组织开展大面积的统一防治行动。
四、防控方法技术
1.防治时机: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是红火蚁活动高峰期,应抓住连续晴天的防控时机,在红火蚁发生区开展全面防治。
2.防治技术:通常采用两阶段化学农药处理法进行防治:先用饵剂诱杀,再用粉剂触杀或液剂灌巢触杀。
饵剂诱杀:选用茚虫威、氟蚁腙、氟虫睛等灭蚁饵剂,在蚁巢周围10cm~50cm处多点投放,每点投放10~15克,根据红火蚁搬运、取食毒饵情况,每隔2至3天投放一次。
粉剂触杀: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氟虫睛等触杀类灭蚁粉剂,先在距蚁巢5~10cm周围撒施一圈药粉,防止红火蚁外逃,然后用木棒或铁铲拨开蚁巢,待红火蚁大量爬出后直接将灭蚁粉剂撒施在蚁巢和蚂蚁身上。
液剂灌巢触杀:选用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触杀类安全药剂,按照商品使用说明将药剂兑水配制成药液,然后用铁锹在蚁巢上挖一个小穴,慢慢灌入药液,每个蚁巢根据大小灌液5~15升。
五、红火蚁叮咬处理
被叮咬后不要惊慌,在叮咬处涂抹肥皂液、沐浴露、清凉油或皮康霜可缓解症状。伤口出现脓包,不要将伤口挠破,以免引起二次感染。极个别过敏体质者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