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农业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农业资讯> 正文

抓好台风后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与灾后管理工作——南宁市农作物病虫情报(第15期)

日期:2025-10-10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5日早晨在广西北海市沿海再次登陆。受其影响,9 月 24 日 08 时以来,南宁市大部出现中雨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 6~8 级,局地 9~10 级阵风;预计9月25日晚上到 26日,全市大部仍有中雨到大雨、局地暴雨;27 日“桦加沙”影响结束,全市多云、局地有阵雨。强风雨易导致农作物倒伏、机械损伤,田间高湿环境也将助长病虫害的滋生与蔓延。

  一、台风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1.粮食作物

  1.1水稻。当前南宁市晚稻多处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期。台风前监测数据显示,水稻细菌性病害已在局部发生,其中宾阳县发生面积约11万亩,总体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发生;横州市部分早插田病叶率较高,最高达11%,表明田间已存在一定菌源基础。台风“桦加沙”带来的强风暴雨将极易造成水稻叶片机械损伤,极有利于细菌性病害的传播蔓延,原有病区存在加重流行的风险。同时,持续高湿环境将加重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此外,风雨天气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的迁入和扩散,需警惕其集中为害。

  1.2玉米。南宁市秋玉米所处生长阶段为玉米穗期。植株高大易受强风影响发生倒伏。植株创伤增加将显著提升纹枯病、大小斑病等叶部病害的侵染风险,需重点关注排水不良及种植密度过大的田块。

  2.经济作物

  果树方面,柑桔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风险高。蔬菜方面,茄科、瓜类、芋等作物的疫病、炭疽病、青枯病;叶菜类的软腐病、霜霉病;豆类的根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将加重发生。甘蔗需注意褐斑病、凤梨病、赤腐病的为害。

  3.其他病虫鼠害

  洪涝过后若遇高温干旱天气,历史发生区蝗虫存在潜在重发隐患。此外,需警惕台风过后农田害鼠因躲避积水向地势较高区域转移聚集,从而加重对该处农作物的为害。

  二、病虫害预防与灾后管理

  1.加强监测预警

  各县(市、区)植保(农技)部门应加强田间调查,严格执行“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害实时上报”制度,及时发布病虫害动态与防治指导意见。

  2.落实田间管理措施

  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对倒伏作物适时扶正、培土固定;清除田间病株、病叶、落果,集中无害化处理;适时追施速效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结合田间管理,及时铲除鼠类隐藏处。

  3.科学开展药剂防治

  各地应抓住天气转晴有利时机,及时开展针对性药剂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推荐药剂如下:

  水稻病虫害:细菌性条斑病及白叶枯病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等;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醚菊酯等;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多杀霉素等。

  玉米病害:纹枯病、大小斑病可喷施井冈霉素、吡唑醚菌酯等。

  经济作物病害:柑桔溃疡病、炭疽病等可选用代森锰锌、咪鲜胺等药剂进行喷雾保护。蔬菜疫病、炭疽病、软腐病等可选用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甘蔗褐斑病、赤腐病:可结合田间管理,适时喷施对口杀菌剂控制病害蔓延。

  4.用药注意事项

  防治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农药安全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提倡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施药时须严格按标签说明配制浓度,避开高温强光时段,做好安全防护,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2601745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业参考网 nyck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