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至29日,“灯塔市第八届农民丰收节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灯塔大米、淡水鱼)推广展销活动”在辽宁省灯塔市粮仓文创园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金秋的庆典,更全面展示了灯塔市将农业资源转化为现代品牌优势、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实践。依托“北国鱼米之乡”的天然禀赋,灯塔市正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稻鱼产业深度融合,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擎,构建从“好资源”到“好品质”的产业体系
“灯塔大米”的美誉,源于北纬41.8°的黄金水稻带,得益于清澈的罕王湖水与肥沃的黑土地,更有明万历年间便开始种植的悠久历史背书。而将这一天然优势持续转化为市场胜势的关键,在于一套保障品质的现代产业体系。
灯塔市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平台,通过“系统推进”策略,筑牢品质基石。这里严格执行“五个统一”管理——统一种子农资、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技术规范、加工销售,并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推动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以“下辽河平原水田种养结合黑土地保护绿色生产模式”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巧妙结合,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循环。这套组合拳共同确保了“灯塔大米”颗粒饱满、食味值高的优良品质,使其在2018年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催生出六大系列、20多个知名子品牌。
从“单一种植”到“共生模式”,稻鱼产业如何实现“1+1>2”
本次活动聚焦的“稻鱼共生”模式,生动展现了灯塔农业从“平面”到“立体”的产业进化。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共享,更是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稻田为鱼提供了天然的生长场所和饵料,鱼的活动则为稻田松土、除虫、施肥,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终产出的是更具风味的生态大米和品质更优的淡水鱼。
灯塔市淡水鱼品种丰富,涵盖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黄颡鱼、鲶鱼等多个优质品类。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技术示范与推广,灯塔淡水鱼已形成从种苗繁育、健康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并销往多个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本次活动中,淡水鱼不仅作为展示重点,更通过美食品鉴、现场炖鱼等方式,让消费者直观体验“稻香鱼鲜”的独特魅力。
从“产品思维”到“品牌引领”,一场活动背后的区域农业雄心
本次推广展销活动,是灯塔农业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卖文化”转型的集中体现。活动现场,品牌推介、美食品鉴、意向签约等环节环环相扣,旨在将“灯塔大米”和“灯塔淡水鱼”从区域特产,提升为具有高辨识度和忠诚度的消费品牌。
在品牌推介环节,灯塔市东古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静、灯塔佟二堡东荒农场负责人徐凯、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培民院长分别就灯塔大米和淡水鱼的品种优势、生态种养模式、品牌价值等进行深入讲解,强化消费者对“灯塔产”的认知信任。在签约环节中,灯塔大米与灯塔淡水鱼代表企业分别与灯塔粮仓文创园电商直播基地以及沈农品牌咨询(辽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销售渠道。
活动的背后,是灯塔市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的深入实践。产业园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技术孵化、主体培育和品牌营销的平台。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灯塔整合了分散的生产力量;通过参加高端展会和自主举办推广活动,持续讲好“灯塔故事”。袁隆平院士“种好灯塔大米,推进乡村振兴”的题词,已成为品牌信任状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融入的线上评选、创意走秀等现代传播方式,有效吸引了现场观众,为农产品注入了文化价值和体验价值,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情感链接。
近年来灯塔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淡水鱼养殖重点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灯塔市的实践表明,现代农业的强大竞争力,不仅源于规模,更来自于产业链的延伸、价值的重塑和品牌的锻造。当稻香与鱼跃在同一片土地上和谐共鸣,当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思维深度融合,这座“北国鱼米之乡”正以其独特的产业融合之道,为乡村振兴战略写下扎实而充满希望的注脚。
上一篇:202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业务骨干培训班在长沙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