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10元3斤。”这样的叫卖声,如今在柳州街头屡见不鲜。记者走访我市多家水果店与农贸市场发现,曾经售价每斤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贵族”葡萄“阳光玫瑰”如今“身价”大跌,部分产区售价已降到每斤3~5元的平价区间。
价格暴跌 差异显著
近日,在东环大道一家水果店,店员介绍,“阳光玫瑰”葡萄现在价格十分亲民,有10元3斤的普通果,不过也有价格较高的精品果,例如“晴王”精品果售价仍保持在每斤30元左右。不同品质的果实价格差异较大,但精品果、特级果销量依然可观。
在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同品质的柳州“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差异明显:糖度18°以上、带地理标志认证的精品果,每斤批发价6~7元;无认证、糖度15°以下的普通果每斤售价3~4元,且销量不佳。
在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阳光玫瑰”中果批发价每斤仅2.2元,大果每斤2.5元。水果经销商杨女士透露,刚到的这一车“阳光玫瑰”产地是湖南,数量约700件,因为外地果个头大而紧凑,更受客户欢迎;本地果个头小又松散,竞争力略显不足。
“现在‘阳光玫瑰’市场供应量大,价格肯定便宜了。但是葡萄品质受气候和技术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同价格的果实品质差异明显。”杨女士说,各地种植“阳光玫瑰”的农户越来越多,市场供应量大,价格自然一降再降。
优质难优价 散户压力大
“往年这个时候,我种的‘阳光玫瑰’批发价比较稳定,每斤8元,今年批发价最高5元,还得抢着给收购商送货。”6月中旬,记者在柳江区鲁比村见到种植户周孝明时,他正为自家果园里未采摘的葡萄发愁。8亩“阳光玫瑰”,今年亩产约4000斤,本指望靠知名度溢价,没想到收购商压价,大果被收走以后,余下的次果只能按每斤2元贱卖,扣除肥料和人工成本,几乎赚不到钱。
记者走访鲁比村周边5个种植基地发现,部分农户为追求产量,未严格执行限产标准,导致“阳光玫瑰”果粒偏小、糖度不足,拉低了整体品质。
此外,本地“阳光玫瑰”种植户中散户占比超60%,多数为中年农户,缺乏精细化管理技术。“宽幅高垄种植”“短梢修剪”这些技术用语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比较复杂。融安县种植户韦师傅种了5亩“阳光玫瑰”,因缺乏现场技术指导,仍沿用传统种植方式,今年雨季排水不畅,造成部分葡萄裂果,产量损失近三分之一。而鲁比村的合作社基地,因配备专职技术员,优果率达80%以上,每斤批发价比散户高2~3元。
技术帮扶 助力产业升级
面对困境,柳州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行动,联合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24年7月组建了“柳州阳光玫瑰技术服务团”,目前已在柳江、融安开展4场培训,覆盖散户320人次。
记者从该局经作科了解到,散户缺乏系统培训,施肥、控产全凭感觉,品质稳定性差。接下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种植水平,提升“阳光玫瑰”品质。同时,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将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柳州“阳光玫瑰”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鲁比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这一优势,打造区域品牌,让优质的柳州“阳光玫瑰”卖出好价钱。
记者手记:“阳光玫瑰”价格暴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市需在品质提升、技术升级、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