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农业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农业资讯> 正文

两水苗族乡: 以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治理

日期:2024-08-21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婚事新办树新风,丧事简办在其中;红白喜事不摆阔,简洁庄重人轻松……”这是资源县两水苗族乡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山歌)传承人康奇龙在与村民们围坐一起喝油茶,传唱“治风歌”。近年来,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平安建设、融入日常生活,以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治理,通过资源整合建强阵地、非遗传承文明乡风、文化植入激活动力等方式,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治理“硬支撑”。

  资源整合建强阵地。坚持党建引领。该乡烟竹村紧紧围绕村民需求,自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民族文化广场、文化宣传栏和健身广场,提质升级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成了烟竹院子中心路提升改造。同时,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公共资源,以“多室合一”为依托,优化村综治、法治工作室、警务室、调解室、驻村法官(法律顾问)工作室设置,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非遗传承文明乡风。充分发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山歌)传承基地优势,成立山歌编写队2支,围绕廉洁勤政、乡村振兴、反电诈宣传、乡风文明、普法学法等内容编写山歌20余首,并整理成册在田间地头传唱。另外,以党小组为单位统筹组建了4支“山歌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用山歌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移风易俗等宣讲12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文化植入激活动力。该乡深入挖掘乡域内红色资源,对凤水红军标语墙、北门坳古战壕、社水红军桥、塘洞清水江烈士墓等红色纪念设施加大保护修缮力度,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场所,结合宣讲团宣讲、文化活动进乡村等多种形式,讲好本地军民鱼水情故事,引领苗乡各族人民在红色文化滋养下传承红色基因,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1886955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业参考网 nyck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