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45公斤虾苗。” “我要60公斤虾苗。”……近日,在位于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行宫村的丹阳市青虾良种繁育场,来自珥陵镇丈山村、大施村、中仙村等村庄的水产养殖户代表组团前来选购虾苗。近几年来,行宫村因村制宜,大力发展青虾产业,以“一只青虾”为切入点,与周边多个村镇达成青虾养殖战略联盟,通过“共富模式”,让小青虾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虾” “黄金虾”。“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青虾,它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区域合作。”在销售现场,行宫村党委书记笑着说。
引入良种 打出名气
行宫村地处茅山老区,水网密布,水质优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两年村里集中力量,大力发展青虾养殖产业。据了解,丹阳市总共3万多亩青虾养殖,其中行宫村的青虾养殖面积就超过3000亩,很多村民靠着青虾养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为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养殖效益,2023年5月,行宫村引入了“太湖3号”新品种青虾。该品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具有个体大、抗病强、养殖效益高等优点,结合生态养殖技术,产品绿色安全,发展前景广阔。2023年底,“太湖3号”青虾种苗成功繁育,行宫村共计繁育“太湖3号”青虾种苗5000公斤,成为全国首家“太湖3号”青虾授权繁育基地,彻底告别了丹阳青虾养殖远赴外地引苗的历史。“基地青虾种虾年繁育种苗在5000公斤左右,能满足丹阳近500家青虾养殖户共3万余亩水面的种苗需求。”行宫村村委会干部说。
产业增效 农民增收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对产业的宏观把控,是青虾产业之路越走越宽的根本原因。目前,行宫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丹阳市润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全力推动青虾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村里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据统计,2023年行宫村养殖户每亩青虾年收入达5000元,2024年青虾产业预计将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我们原先养殖的是四大家鱼,前两年在政府和村‘两委’鼓励引导下开始了青虾养殖,也算是‘二次创业’。这两年,看到行宫虾农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我们也信心倍增。”前来“进货”的珥陵镇丈山村养殖户陈军高兴地说。自2024年春节前青虾良种繁育场开始供苗以来,当地及周边的青虾养殖户纷纷慕名前来订购,每天都有大量虾苗出售。截至目前,基地的“太湖3号”青虾种苗发放工作已近尾声,虾苗产值200多万元,创收近百万元。
抱团发展 扩大规模
在青虾良种繁育场现场,行宫村对前来购苗的养殖户们开展了养殖技术培训授课,就青虾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控、青虾养殖的技术要点和各苗种的优缺点进行详细讲解。
“针对青虾养殖污染少的特点,农业部门聚焦水产品结构性矛盾,持续加大青虾养殖产业发展力度,积极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丹阳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相关负责人说,此次珥陵镇3个村与行宫村建成青虾养殖战略联盟是丹阳破解渔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养殖经济效益不高等难题的有力举措。可以说,行宫村引进“太湖3号”青虾苗在当地扩繁,有效补齐了青虾优质苗种本地规模化供应的短板,将进一步提高全市青虾良种覆盖率,推动水产业的转型升级。
“和其他村‘结对子’养青虾,并建成战略联盟,对我们村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抱团发展’才能铺就乡村振兴‘共富’新路。”村党委书记说。如今,村里已形成集春秋两季青虾养殖、自繁、自育、自销青虾苗为特色的养殖模式,并推广辐射周边养殖户。只见工人们将捕捞的“太湖3号”青虾种苗按不同规格进行机械化分拣、称重,并分别装入一个个网箱,然后放置进一辆装有水箱并配有增氧设施的运输车。一只只从行宫村“跳”出的小青虾,将“跃”进更多乡村的虾塘,开启它们的成长路和养殖户的致富路……
上一篇:解锁小松茸致富“密码”
下一篇:“三聚焦”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