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农业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农业资讯> 正文

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日期:2024-03-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次更多、强度更大、不可预见性更强,给粮食及农业生产带来严峻考验。如何才能提升农业应对灾情的能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建议,持续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实现农业适应极端气候相关技术的突破,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让粮食及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

  王红玲表示,目前,农业防灾减灾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如监测预警不够精准,开展极端天气灾害的前瞻性预防措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备。沿长江平原易涝区排涝能力、湖泊水库洪水调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抗灾能力较薄弱,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有待加强。

  她建议,继续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支持力度,谋划农业防灾减灾四大工程。

  “要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可建立联动机制共建共管工程、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农业抗灾能力提升工程。”王红玲说。

  她建议,以流域为单位,以水系为单元,加快编制农业极端天气灾害风险“一张图”,实现天气、土壤、水利、农情数据实时共享,加强应急、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配合,构建责任共同体。

  同时,提升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在各市(州)建设大气垂直监测系统,提升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在智能观测、灾害性天气预报、智慧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王红玲建议,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农田抗旱排涝防渍减灾能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建立农情、小气候综合观测站网,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强化江河防洪治理,增强抗旱防洪能力。

  而开展耐高温、耐涝渍、耐低温等适应极端气象条件的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设核心示范基地也会给防灾减灾能力带来提升。

  王红玲建议,可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研发,完善抗灾生产农艺技术措施,增强作物抗逆性和耐旱耐涝能力;加强动物防疫和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完善动植物疫病监测防控体系。“我们还可以积极探索现代金融创新模式,推动涉农保险从‘保成本’到‘保收入’,‘保大宗’到‘保特色’,‘保农业’到‘保产业’转型升级。”王红玲说。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03/t20240308_645098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业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业参考网 nyckw.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