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乌素嘎查位于鄂托克旗西北部,嘎查239户830人,现有集体草牧场19700亩,236亩优质牧草基地,嘎查建有草棚1844平米、饲喂通道2500平米、羊棚1150平米、活动场地2万平米。存栏阿尔巴斯白绒山羊1520只、绵羊380只、45多头草原红牛。2022年,年出栏达到1200多只羊,年收入达到102万元。出租现有的水塔一座,年收入达到4.4万元;出租集体分散草场2.3万亩,年租赁费达到13.8万元;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之一的驼路,以及G18高速、109国道和S242省道等交通要道的便利,大力发展绿色牧家乐等餐饮业,已建成嘎查集体经营的饭店一处500平米,年收入达到2万元。2022年嘎查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20万元,牧民人均存收入达到23800元,2023年上半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约65万元。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集体力量。巴音乌素嘎查在以嘎查书记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副队长、委员为管理负责的运营模式发展集体经济。结合嘎查的自然条件和养殖状况,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牧民”的模式运营,开展社会化服务,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强监管制度,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坚持嘎查两委、驻村工作组、群众代表共同研判,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夯实产业基础,制订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总目标,使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
巴音乌素嘎查两委班子成员主动学习“三变”改革政策,积极参加“三变改革”培训,到其他市区旗县参观学习;总结经验,结合本嘎查自身情况推动改革实施。在2022年巴音乌素嘎查获得全市最强党支部示范基地、全市嘎查村十星级党组织、全市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等称号。
资源变资产,释放资源潜力。巴音乌素嘎查将充分利用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以养殖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生产精品优质健康的畜牧产品;一是大力推进养殖业升级,发挥现有草牧场的优势,2021年阿尔巴斯苏木巴音乌素嘎查“集约化繁育+草原放牧”阿尔巴斯绒山羊养殖项目第二期工程已竣工。新建能容纳10000只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养殖基地,新建草棚、羊棚3548平米建设完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00万元。充分利用现有的2.3万亩集体分散草场,新建牛棚1000平米,养殖草原红牛200头,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年利润达到30万元。2022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突出120万。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之一的驼路,以及G18高速、109国道和S242省道等交通要道的便利,依托全旗正在建设的旅游小环线的机遇,大力鼓励嘎查牧户建设牧家乐,计划建设牧家乐30处,年经营收入达到150万元,年利润达到50万元;计划建设旅游服务驿站一处,年经营收入达到10万元,年利润达到5万元。三是开展优惠服务,降低养殖成本。对全嘎查种植户以及周边嘎查农牧户的玉米种植、苜蓿收割打捆、玉米秸秆打捆、饲草料加工提供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开展服务。对废弃秸杆及杂草充分利用,可减少草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可使农牧民养殖利益最大化,解决广大农牧民耕种、秋收用机紧缺困难,减少用人成本,提高耕地总产值,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同时为嘎查创造经济效益约15万元。
资金变股金,盘活多方资金。一是将各级财政投入到我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村集体采取合同或者协议的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获得股份权利。二是将集体积累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股份经济合作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可以将一家一户的分散资金投入到“三变”改革中来,真正做到政府、村集体、群众、社会四方面共同参与。巴音乌素嘎查在经营性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承担全嘎查农牧民医疗保险,人人享受集体经济利益分配。
农民变股东,转变增收模式。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资源转向集约式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民股权和股金,让农民在收取租金和参与分红中实现股权收益。二是通过资金入股分红增加农民收入。村集体和农民将财政产业扶持资金、技术、集体和个人资产通过评估折价入股,按照占有股份参与经营主体分红。三是通过创业和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新建能容纳10000只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养殖基地建设已完成,将来逐步把全嘎查牧民断乳羔羊统一育肥、统一销售,能够实现年销售收入达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