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赣州市不断强化科技农业支撑引领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会昌县麻州镇增丰村的墨瑞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育苗基地,成群结队的墨瑞鳕鱼在圆形池里追逐巡游。依托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切断了外来传染源,即使墨瑞鳕从产卵、孵化、培育到养成实现了全周期无抗生素、无寄生虫,又使养殖池常规养殖密度始终保持在每立方米水体100—150公斤,养殖效率是普通池塘养殖的100倍。
科技兴农,智慧生金。增丰村的“智慧养鱼”模式,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赣州市树牢科技兴农理念,出台《赣州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赣州市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科学化、特色化转型升级。
在赣州市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智慧蔬菜大棚里,葫芦、南瓜等作物长势喜人。棚内安装的集成式物联网传感器正实时监测大棚中的温度、土壤墒情、光照度等数值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的电子显示屏上。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轻松实现精细化种植。
从数字监控到智能灌溉再到水肥一体化,如今,智慧农业遍地开花,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平台、新业态持续涌现,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也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让乡村振兴更有成果、更见实效,为赣州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截至目前,全市认定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场景)基地3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企业)48家、市级40家,建成智慧育秧中心3个、数字化农事服务中心6个、智慧农场、智慧果园72个,成功申报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4家、供深“圳品”农产品28个,均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