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高县获评省部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试点省“县级先行标杆”,这是对上高县农业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上高县按照“四个最严”、“产出来 管出来”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准确把握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试点省工作要求和进度,强化农业绿色发展和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富硒农产品,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今年以来,上高县严格按照《2023年部省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工作要求》、《2023年宜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等要求,统筹抓好农资市场整治、开展农产品智慧监管、完善农产品检测服务体系、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三上墙 三到户”,不断提升农产品监管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把好“源头关”,推进产地治理。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夏季百日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顿种子、农药、肥料经营秩序和各种农资的违法违规行为。注重宣传和教育相结合、教育和服务相结合、教育和行政处罚相结合等行政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咨询服务1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抽取种子样品10个、肥料6个,饲料样品10个,农药样10个,查验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鱼药、饲料标签800多个,受理种子经营户经营备案132家。肥料指标不达标立案1起,正在办理;农药立案9起,8起已结案、一起正在办理,受理群众投诉6人次,办理投诉案件2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把好“种源关”,推进品种培优。
抓好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优质种苗。上高县濒危特色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是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今年是项目建设的第二年,主要做好一期建设的150亩岗梅育苗基地的管理,同时在泗溪镇张家村新建了30亩岗梅育苗基地,并完善了水肥一体、机井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等,已完成今年的全部建设任务。
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积极配合宜春市科学院开展种质资源采集工作,3月份和8月份全县收集了30余份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为其开展种质资源保存、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质种源材料。
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上高紫皮大蒜”实行种源保护提升工程,于4下旬-5月中旬在蒙山镇等紫皮大蒜繁育基地共收集紫皮大蒜78900个,并在蒙山浒江村、塔下天山村、茶十村各建立了1个紫皮大蒜原种繁育基地,总面积100亩,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技术措施繁育优质上高紫皮大蒜。
另外,针对上高紫皮大蒜种源退化及特色优势降低的突出问题,与宜春市科学院签订了三年科技合作协议(2023-2026年),通过对原种繁育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建立“上高紫皮大蒜”提纯复壮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规范原种繁育基地。2023-2024年对紫皮大蒜开展种源精准鉴定,目前已完成60份样本取样和试验样本种植前期工作。
三、把好“标准关”,推进品质提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全县2023年净增8个绿色食品,新增20个有机产品。目前全县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共81个,其中绿色食品有45个,有机农产品34个,地理标志2个。绿色优质农产品规模稳步提升。
四、把好“质量关”,推进智慧监管。全面开展农产品智慧监管,通过网格化巡检(巡检宝)、风险监测和区块链合格证追溯(合规宝)“三大维度”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全域监管一张网,全程追溯一条链,全面评价一幅图”。
全域监管一张网。截至目前纳入平台备案主体是324家,其中“三前”主体是140家,全县所有二品一标生产主体、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三前主体”都纳入了智慧监管平台。
全程追溯一条链。压实企业生产责任,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针对所有备案主体免费发放合格证打印机和打印纸,监管员上门开展了合格证开具指导服务工作。压实企业责任,要求所有备案主体都如实记录其生产档案;对于不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的监管对象,采取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和回头看的方式督促其整改。确保备案主体的农产品带证上市。目前所有备案主体都巡检了至少2次,有产品上市的主体都开展了快速检测,所有检测报告和结果全部上传平台,并关联到了承诺达标合格证。消费者只需要扫二维码,就能知道厂家名称、联系方式、批次规模,产品上市日期,检测报告,乡镇巡检次数等。
全面评价一幅图。利用大数据平台,一是对企业开展ABC评级,系统会自动根据每家企业抽检次数、巡检次数、产品认证情况、合格证开具次数进行评级,被评为C级的企业,禁止其申报农业项目。二是利用平台对乡镇监管工作进度实时监控,巡检等“规定动作”不到位的第一时间预警。
下一篇:樟树市开展禁捕退捕联合执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