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中药材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引擎,“寒地龙药”成为龙江道地药材的金字招牌和烫金名片,中药材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全省共有七大体系,30个工作亮点。
生产体系十大亮点
1.规模增速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四项指标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2022年,全省种植面积408万亩,产量75.03万吨,产值201.2亿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5.5倍、4.9倍、5.3倍。
2.标志性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刺五加、人参、紫苏、板蓝根、平贝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3.主要品种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刺五加占80%以上、人参占70%以上、板蓝根占60%以上、平贝占50%以上、紫苏占40%以上,均全国第一。
4.刺五加14项指标全国第一:刺五加野生蕴藏量、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品质、产品种类、企业数量、原料加工量、专利数量、药号数量、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新产品申报量等14项指标全国第一。
5.主推品种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突出以刺五加为主推品种的“龙九味”种植面积达291万亩,占总面积的71%。省级主推品种刺五加种植面积152万亩,是2018年的11倍。
6.新建种业基地数量全国第一:新建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良种繁育基地26个,县级247个,建设高标准工厂化育苗基地5个。
7.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品种生产基地数量全国第一:省级重点打造刺五加产业集群,新建方正林业局、东方红林业局、新青林业局、柴河林业局、密山、虎林、海林、庆安、海伦刺五加基地(共9个),县级重点建设桦南、鸡东紫苏,铁力、尚志平贝,泰来、大同板蓝根,萝北、清河五味子,勃利、密山梅花鹿,穆棱、阿城红豆杉,依安、杜蒙防风,恒山、通河蒲公英,林口、松岭黄芪,东山、富裕、图强林业局灵芝,萝北、五常人参,方正林业局、穆棱林业局西洋参,呼玛、爱辉金莲花,塔河、宁安赤芍,汤原射干,阿城黄精,宝清白鲜皮,孙吴水飞蓟,汤旺苍术,八面通沙棘,依兰红菇娘,木兰水蛭,梅里斯甘草,双丰林业局山楂,呼玛老山芹,桦川山药,林甸柴胡等专品种示范县(42个)。打造平贝、五味子、赤芍等品种和庭院种植以及休闲农旅等专业村267个。
8.新建相关展示园数量全国第一:新建展示园123个,建设国家级产业园1个,省级产业园11个,省级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园3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2个,中医药特色小镇41个,产业强镇5个,定制药园23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6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培育基地9个。
9.建设相关示范县数量全国第一:先后分四批启动建设示范县105个、示范强县22个、示范强乡(镇)56个、示范强村17个。
10.药材品质全国领先:高寒逆境出品质,大健康产品开发潜力最大。权威机构检测,通河人参皂苷是药典标准的5.8倍;林口黄芪的黄芪甲苷是药典标准的5.3倍;宝清白鲜皮的黄柏酮和梣酮是药典标准的5倍;杜蒙防风的升麻素苷和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是药典标准的4倍;大兴安岭赤芍的芍药苷是药典标准的2.8倍,品质全国领先。
加工体系两大优势
11.新建初加工数量增速全国领先:全省新、改、扩建初加工企业216家,初加工能力达到39.7万吨,分别是2018年的9倍、29倍。
12.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全国领先:哈尔滨康隆药业炎宁糖浆占全国100%、小儿咳喘灵占全国84.56%、口服液强力枇杷露占全国63.99%;瑞格制药精杞参胶囊占全国100%;葵花药业护肝片占全国93.87%;乌苏里江药业刺五加注射液占全国80%;珍宝岛集团注射用血塞通占全国65%、注射用炎琥宁占全国50%;圣泰制药小儿热速清颗粒占全国41.56%;哈药集团三精双黄连口服液占全国36%、血府逐瘀丸占全国25%。
流通体系三项领先
13.新建仓储设施增速全国领先:全省建设晾晒场426个、仓储库457个、烘干室321个、冷藏库120个,比2018年分别增长3.3倍、6.2倍、6.6倍、3.1倍。
14.进口俄药数量全国第一:2022年中药材进口数量2300吨,同比增长217.8%,金额近4000万元,同比增长73.6%。
15.板蓝根集散地规模全国第一:大同区板蓝根年调集出货量3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是全国最大的板蓝根集散地。
科技体系奋勇争先
16.科教水平全国领先:省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科学院、东北林大、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农科院等10余所科研院校设有中药材关联学科,有国家级、省级实验基地20余个,在寒地中药资源化学成分挖掘、药理药效、绿色膜分离、DNA指纹检测、体胚工程化繁育等方面研究全国领先。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航天员中心研究任务,在刺五加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对抗辐射损伤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理论突破和全国领先的关键技术。
17.研究平台全国唯一:黑龙江省道地野生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目前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寒地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平台,从事我省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评价与创新工作;极端环境营养分子合成转化与分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国家发改委、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从事寒地龙药药食两用功能机理与物质基础的国家级产学研用平台。
18.出版和编辑专业书籍数量行业内全国第一:出版和编辑《黑龙江中药材栽培技术》《黑龙江省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手册》《黑龙江省重点药材栽培技术规程汇编》《药食同源100例》《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特色小镇发展概况》《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典型汇编》《中药材种植技术100问》《道地药材看黑龙江》《药食同源与治未病》《寒地龙药葆健康—每日一药》《寒地龙药耀九州》《黑龙江省特色中药材优质生产技术与产地加工》《刺五加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寒地龙药与大健康》《食药龙香》等15本专业书籍。
经营体系七大亮点
19.生产主体数量全国领先:3.6万个经营主体、1040个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种植。
20.省级农产品公用品牌全省首个:打造全省首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寒地龙药”,全国知名。
21.区域公用品牌数量全国领先:打造庆安刺五加、天问山黄精、桦南紫苏等区域品牌163个。
22.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数量全省领先:共有林口黄芪、汤原五味子等2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在全省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中,中药材认证数量全省领先。
23.举办节会数量全国领先:2019年起,累计举办46场节会活动,其中2023年全省共组织30个国际、国家、省级等系列节会、展览会和论坛等特色活动,广泛宣传推介“寒地龙药”。
24.品牌传播力全国领先:借助新华社、黑龙江日报、人民网、香港商报、新浪等平台载体,推出了《道地药材看黑龙江》《寒地龙药耀九州》241期、《寒地龙药云直播》25期等系列新媒体矩阵,以及“十大道地品种”、“十大种植大王”等5大系列评选活动。仅2023年各媒体宣传报道超过2500余篇次,为“寒地龙药”搭建起一条条通往全国乃至全球的“药香通道”,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5.“每日一药”全国首创:自2021年起,每天以日历形式推出系列问候图片,融药学于问候,寓健康于卡片,传播中医药文化,讲好寒地龙药故事,已发布1000余期。
保障体系三大亮点
26.政策力度全国第一:2019年以来,省财政统筹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14.52亿元,各地配套扶持政策,撬动社会工商资本150多亿元。
27.组织架构全国唯一: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全国农业系统唯一专抓中药材产业的部门——中药材发展处,地方设立相应机构,形成省级统筹、市级推进、县级主抓的工作格局。
28.行业组织全国领先:组建产业发展、种业创新、植保3个专业委员会和19个单品种专业委员会;建立产业联盟1个,产业协会6个。
智能体系两大亮点
29.省级中药材专业网站全国唯一:开发建设黑龙江省中药材信息网,是国内省级行政单位创建的唯一的中药材专业门户网站,设立发展战略、绿色生产、药食同源、交易体系等20个专栏、56个子栏目。累计发布信息8000余条,点击量超过251万人次。
30.省级中药材产业数字体系全国领先:打造集种植技术服务、在线交易服务、种植电子台账、智慧云图于一体的“龙药云”数字化智能平台和寒地龙药数字化管理交易平台,建设刺五加、板蓝根数字合作社6个,注册用户达到3550户,累计交易额突破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