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资中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坚持高点定位、高标推进、高效保障,全面聚合力、提质效、激动能,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一体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国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地。
一、坚持高点定位,全面凝聚示范创建合力。一是强领导,高位推进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把示范县创建作为全县“一号工程”,聚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构建起县级统筹、分类负责、分级实施、任务衔接、权责清晰的“1+6+N”(1个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N个年度工作牵头部门)组织体系。二是明职责,细化目标任务。严格“清单制+台账制+销号制”管理,建立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限、定奖惩“四定”责任体系,配套制定责任分工方案,细化明确24个方面重点工作和114项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至14位县领导和43位科级干部,严格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定期调度。三是促落实,强化督促考核。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创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其纳入年度综合绩效目标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占考核总分值10%。建立常态化督查推进机制,作为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重点推进工作,配套建立“红绿黑榜”、“揭榜挂帅”创先争优机制,实行“周研究、旬调度、月盘点、季总结”,定期通报、跟踪指导。截至目前,万亩粮油种业示范园等3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82亿元。
二、坚持高标推进,全面提升示范创建质效。一是“接二连三”增厚度,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产业园区化发展思路,整合涉农资金2.9亿元,统筹推进稻渔、粮油、粮蔬、粮经4个万亩产业示范园提质增效,配套“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4500亩,新建玉米制种基地4000亩,示范带动全域丘区农业现代化转型。探索推广血橙大豆套种新模式,优化改造园地5.81万亩。实施资中血橙高质量发展工程,建立血橙产业联盟,制定统一果品果级标准,推进资中新发地现代化水果种植示范园等项目建成投产。资中血橙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公民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二是“和美乡村”添亮度,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建管并重,出台《资中县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多元投入十九条措施》,分5年5批次全域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首批4个镇累计投资23.21亿元,有序推进56个村(社区)农房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新(改)建农村道路116公里,农村自来水通村率达100%,供电可靠率99.8%,银山镇获批全省百强中心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深化乡村治理,全覆盖建立县、镇、村、户四级积分体系。创新建立干部联系群众大走访长效机制和“网聚民心·畅通民意”工作机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000余个。三是“共建共享”拓广度,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试点,推进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成球溪镇医疗卫生次中心,依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探索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实现人员、编制、岗位等统一管理,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大程度惠及群众。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域内教育联合体,推动167名教师轮岗交流,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6.57%。筑牢“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社会保障防线,建立童伴之家303个、儿童之家省级示范点8个,实现“童伴计划”项目行政村全覆盖。四是“联农带农”提温度,农民农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三排三查三整改”机制,创新设立精准防贫保险基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特殊困难老人月探访率均为100%。实施资中技工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建立县镇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组织化劳务输出40.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8.51亿元。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新增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示范家庭农场123家、示范合作社30家,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
三、坚持高效保障,全面激发示范创建动能。一是聚活力,夯实人才支撑。依托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331人。推行“特聘专家”模式,建立“专家+企业”长效帮扶机制,引进省内外各类专家30名,帮助55户市场主体解决发展问题92个,优选纳入乡村高层次和乡贤人才库4.5万人。发挥“农民工归雁驿站”作用,回引优秀农民工5000余人,新增返乡创办经济实体222人,引进投资6.49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228人。二是聚动力,夯实科技支撑。深化“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中科奥格基因编辑小型猪产学研繁育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功承办中国基因编辑小型猪产学研交流会、中国异种器官移植发展大会等,全面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携手四川农业大学等42家“大院大所”建成“资中血橙”专家大院、资中渔业川渝合作专家大院等产学研平台19个,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柔性引进专家人才156名,其中匡廷云院士工作站升级为省级院士工作站。三是聚财力,夯实要素支撑。探索构建乡村聚“财气”的体制机制,建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制定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措施,不断加大要素保障。截至目前,本级财政农林水利支出57476万元、同比增长1.7%,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5.04亿元、增长9.87%,新增涉农贷款余额216.73亿元,新增乡村振兴建设用地指标11.09公顷。
相关链接>>